股權投資數倍回收法
這次參加”MBC多元商學院“的”股權投資說明會“,發現很多事情真的不要被現有框架綁住!像是未接觸股權投資前,根本不知道有這種犯規的投資法,因此對於投資或生活中的大小事,我們都該敞開心胸,多接觸並與人分享,才能擺脫框架、獲得更多財富吧!
多元商學院主要以分享財商知識、傳遞雁型精神,幫助他人增加有多元的視野、收入的一個團隊,舉辦過不少的大型研討會,也持續跟外部其他機構合作辦理講座等。而本次股權投資的說明會,是由多元商學院開發的投資項目之一,不過工作人員表示礙於法規,在說明會上不能透漏過多資訊(像是操作方法、投資時長、金額等),且活動中不得錄音錄影,所以傑米就上課的筆記內容與大家分享。
所謂股權投資,主要是投資尚未上市的股票,例如台北101大樓,也有它的股權結構,分別有多家銀行持有,101有賺錢,當然就會分配給這些股東,若將來走到上市上櫃,其估值更能翻倍漲。因此投資股權可能會有下列好處:
1. 有人為了你的收入在打拼
2. 提早享受退休生活
3. 數倍回收投資(數倍估值)
雖然投資上市上櫃的股票也是同樣的概念,但因為取得的成本也較高,通常無法快速多倍的回收投資(當然炒股或內線又是另外一回事)。雖然股權是合法的投資標的,在國外已經盛行多年,但由於每次所需金額偏高,因此一直都是有錢人的投資工具,像是天使投資人徐小平,四年投資獲利800倍;孫正義透過股權成為首富;當初投資王品1萬,回收後獲利40倍等,都是市場上隨手都能找到的成功案例。
不過未上市的股票(股權FRM)還是有其風險,可以分為多個階段檢視,如何控管能承受的風險仍是主要重點,所以這邊也簡單說明不同的投資階段(非公司發展階段):
1. Founder:創辦人階段,企業創辦初期。
2. Co-Founder:共同創辦人,仍屬於企業創辦初期。
3. AG:天使投資
4. VC:風險投資
5. PE:私募投資
6. IB:投資銀行
7. IPO:資本證卷化
當然投資越早期的公司,其所需成本越低,通常風險也越高。但說明會上提到,若可以在AG階段入場投資,至VC階段出場(約8個月),順利的話仍會有數倍的獲利,並不需要一直持有到公司真正上市。
了解投資階段後,那麼要如何篩選公司,才能降低風險?可從下面幾個面向參考:
1. 創辦人:創辦人要有能力,如果你都不看好創辦人,那也很難讓人期待公司成功。
2. 投資已經存在的公司:如果公司已經在市場上營運數年,有穩定獲利或成長,只是未上市,那麼投資這間公司的風險就比其他剛起步的公司來的低。
3. 投資簡單的公司:公司在做的產業越簡單越好,像是民生必需品、或任何直觀且正在發展中的產業。
4. 投資耐久護城河的公司:如果公司背後有龐大資產、或有穩定現金流,那麼這間公司也不會有說倒就倒的風險。
5. 投資陷入困境的公司:這點風險就比較高,有時候公司可能正在轉型,因此陷入困境等,必須要了解其原因再投資。
其實上面篩選公司的方式,就跟股票價值投資篩選公司的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,標的都是希望找民生必需、壟斷或有多角化投資的企業。只可惜有這樣的機會時,財富管理機構可能都直接找有錢人吃下來,而省去找多個小額投資人的麻煩,所以股權投資一直不流行於台灣。不過多元商學院看到了此項問題,所以成立天使匯財富俱樂部,希望能將股權投資的資本市場共享,讓不同財富等級的投資人都能參加股權的投資,進而獲得數倍的獲利,至於加入的方法,傑米就不再此說明,若有興趣再諮詢多元商學院的團隊。